文网讯 1月18日,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第十一批援滇医疗队队长汤海亮博士的带领下,丘北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了一例听神经鞘瘤(简称听瘤)手术,整个手术过程耗时6小时,此次手术是在手术室和麻醉科全力配合下完成的,这也是丘北县历史上第一例听瘤手术。 听神经鞘瘤起源于人脑第VII颅神经,肿瘤位于桥小脑角(简称CPA),位置深在,而且肿瘤周围都是非常重要的颅神经和血管,包括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后组颅神经,以及小脑上&下动脉分支。因此,听瘤手术犹如在“电线网”中操作,稍有不慎便会损伤这些重要结构,给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遗症。 手术前,汤海亮博士协同丘北县医院神经外科杨华昌主任以及参与的龙成稳、李啟能、罗雉昊、付志为、杨文靖几位医生一起反复讨论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同时联系手术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手术体位、手术器械、手术护士配合、手术麻醉等等。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和患者家属多次谈话沟通病情,最终决定为患者实施手术。虽然术前做了大量预案,但基层医院手术条件有限,有些手术步骤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汤海亮博士和神经外科医务人员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历时6小时顺利完成手术。从上午9时开始到下午3时结束,整个手术中所有医生没有中场休息,也没有喝过一口水,坚持把手术做完。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后组颅神经和血管保护完好。 汤海亮博士(左二)和付志为医生正在进行显微手术 手术完成后,汤海亮博士配合麻醉师完成病人麻醉复苏,此次手术由麻醉科晏祥远主任主麻,术后病人完全清醒拔除气管插管,在医务人员护送下行头颅CT检查后送至神经外科监护室(简称ICU)进行进一步术后管理和治疗。在ICU的病床边,汤海亮博士和孙加会护士长等护理人员详细交代术后的护理观察重点,比如意识、瞳孔、血压和心率等重要的生命体征。因为听瘤手术邻近脑干,这些生命体征的观察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排痰情况,因为听瘤手术对后组颅神经的影响会造成患者排痰困难,需要特别警惕。 第二天,患者恢复良好,面神经功能HB II级。“听瘤手术是神经外科领域里难度非常大的一类手术,对神经外科医生的基本功和手术设备的要求也非常高。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在全国享誉盛名,我们科每天都会有听瘤手术,属于常规手术。但是,在基层医院开展这样的手术还是非常困难的。”汤海亮博士表示,“这次在丘北县医院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下完成了这个手术是非常不容易的,体现出我们所有医务人员克服困难、为患者解除疾病困扰的强大决心!我是一名中共党员,这次有幸能到丘北支援,责任重大,希望能够利用在华山神经外科所学的技术,为当地更多的患者造福,真正实现援滇价值。” (丘北县人民医院) (编辑:郭韦 排版:钟晓明 审核:李云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