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顶部1 丘北顶部2 丘北顶部3 丘北顶部4

“非遗+旅游”模式,为丘北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1-07-12 15:55:55  

文网讯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要怎样融入旅游,让旅游真正成为它的载体,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丘北县文化和旅游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做有益探索,逐渐形成“非遗+旅游”的传承发展模式。

非遗进景区,依托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文旅局非遗中心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组织大批非遗项目走进普者黑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开展非遗展示活动。舞台上,彝族弦子舞、苗族芦笙舞、瑶族阴剑舞、白族民歌、撒尼民歌这些传统的歌、舞、乐等非遗项目得到充分展示展演,不少游客还加入到表演队伍中,与当地群众一道载歌载舞,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舞台下各种非遗技艺展示也各具风格,纸伞制作技艺、火草纺织技艺、竹木雕刻技艺、传统刺绣技艺、土陶制作技艺、麦芽白糖制作技艺、白族木雕面具等让游客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些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景区得到全方位的展演展示,既能把数量巨大的文化资源存量激活,丰富旅游供给,提升景区的文化品质,又能让游客广泛深入的了解认识非遗极其重要价值,并随着普者黑的声名远播四方,从而依托旅游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推动非遗项目与农旅项目的融合,借助乡村旅游热促进非遗的传承发展。近几年来,随乡村旅游的兴起,各地都根据本地资源,开发农旅项目。丘北县平寨乡投资400万元,实施占地200亩的“七彩艺术稻田”特色农旅项目,用不同颜色的秧苗栽种出恢弘大气的庆祝建党百年主题画和美丽壮乡图案。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举办“边疆人民心向党·同心共筑中国梦”暨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吸引了中央、省州县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县文旅局非遗中心抓住这一契机,开展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宛转悠扬的壮族唢呐、悦耳动听的壮族呗标、古朴典雅的水竹纸伞、精雕细琢的竹木雕刻以及精美细致的银器制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七彩稻田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其中,壮族唢呐和壮族刺绣两项非遗项目成为这次庆祝活动的两大亮点。

20余名民间唢呐艺人在七彩艺术稻田画中共同吹奏《欢腾的壮乡》,吹奏出壮家新生活,赋予唢呐文化以新的内容;一群身着壮族传统服饰的壮族妇女现场展示非遗文化——壮族刺绣,她们一面唱着红歌一面绣党旗,表达对党的挚爱和感恩之情。在这场庆祝活动中,非遗与农旅项目的融合,既丰富了乡村旅游产品,又使非遗传统文化焕发勃勃生机,伴随着各路媒体聚焦“七彩艺术稻田”这一网红打卡地,丘北非遗文化也得到广泛传播,从而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旷莉)

(编辑:刘梅 排版:张振飞 审核:资云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