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寨乡旧城村和新店彝族乡小江口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芒果300亩、沃柑560亩,总投资1218.9万元(其中:移民后扶专项资金500万元,招商引资718.9万元)。引导和带动云鹏电站、雷打滩电站库区68户移民在辖区发展芒果、沃柑种植,解决移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岗位50余个,同时移民每年固定分红35.36万元,年人均收入增加5000余元,从而引领移民增收致富。
积极探索企民共建、以奖代补的发展模式,通过补助种子、化肥、农药和定价收购等利益联结机制,鼓励移民发展中草药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投入6812万元(其中:移民后扶专项资金400万元,招商引资6412万元)。在工业园区建设年产4100吨中药饮片生产线。辐射带动了全县群众802户种植中药材7900亩(其中:移民82户,种植中药材700亩)。移民每年分红按投入400万元的7%分配,每年收益达28万元,公司优先安排移民劳动力50余人到厂务工就业,每月增收3000-5000元,实现全县搬迁移民及基地农民年均创收1.425万元。
对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移民村寨,丘北县采取产业异地开发,收益共享的模式,建设城区智能停车场及运营管理产业项目,总投资10200万元,其中,移民后扶专项资金2000万元,招商引资8200万元,移民每年分红按投入2000万元的7%利益分配,每年收益达140万元,增加库区移民就业人员20人。
丘北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布局,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和提升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水平,全力打造“美丽、生态、宜居”的移民村寨。目前共组织实施“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3个,总投资2051.58万元。
茶花村“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涉及移民81户362人,总投资1347.49万元(其中:移民专项资金750万元;整合资金597.49万元)。打造出普者黑首个集田园游憩、乡村休闲、生态体验、自然教育、壮族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移民村。项目建设合民心、顺民意,移民群众积极支持配合,无偿提供建设用地66.86亩,涉及53户。同时,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成立了丘北县绿康种养殖合作社,发展种植早熟水蜜桃1000亩,李子300亩,西瓜、葡萄、蚕桑等其他产业也相继在茶花村“落地生根”。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将村集体资源和基础设施入股与旅游开发龙头企业合作开发乡村旅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8万元。移民还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及出售特色农产品增收;以“三生三世桃花源 壮乡花开幸福来”为主题举办了两届壮乡桃花节,现在,环境整洁优美、宜居宜业、村强民富的茶花村还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云鹏、大龙得村“美丽家园,移民新村”建设项目涉及移民72户226人,总投资706.98万元,新建村民活动室2个,村民裸房改造4240㎡,危旧房拆除重建补助25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每户补助6万元)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成后,移民群众建筑风貌色调一致、井然有序、焕然一新,村内绿化亮化美化更加凸显,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极大地改善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提升移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丘北县结合移民群众实际愿望和需求,优选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优势资源,分类开展生姜、芒果、蜜桃、沃柑、葡萄等种植技术培训。同时依托普者黑旅游品牌,开展乡村旅游接待服务培训,如农家乐、民宿、民族特色菜培训等,使培训工作做到重点突出,亮点凸显,力求实效。近五年来共投入培训经费30万元,组织各类培训班8期1000余人次,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人次。
2019年以来,丘北县积极发挥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作用,将各种培训项目覆盖到全县所有移民群众,年移民收益金达247.46万元,解决移民富余劳动力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688户、3003人移民群众增收致富。据测算,2022年移民人均收入约为1.35万元,增长8.2%。移民后期扶持事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移民群众经济稳中向好,社会和谐稳定。
五年来,丘北县共争取移民专项资金1.14亿元,实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3个,极大地改善了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了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拓宽了移民就业创业门路和增收渠道,提高了移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有力促进了全县移民增收致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如今,丘北县水库移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带领下,走上了一条“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幸福之路,移民村“美起来了”“亮起来了”“绿起来了”“钱袋子鼓起来了”,实现了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会致富”的目标。
(丘北县融媒体中心通讯员:段江华)
(编辑:杨璐裴 实习:王珑洁 排版:王南 责编:刘虹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