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加我微信,地址发给我,我给你快递过去…”手机上,苗家妇女陶秀兰正在通过快手语音与客户沟通订单事宜。这段时间,只要她一直播,订单就会源源不断进来。有着1.4万粉丝的陶秀兰每年可通过快手卖出100余套苗族服饰,每年可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
陶秀兰是丘北县树皮彝族乡矣得村委会小塘子村的一名普通苗族妇女,说起制作苗族服饰,她从1988年就与苗族服饰就结下了缘分。“那时候我的孩子1岁多,我看到周边亲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很喜欢苗族服饰,但是价格太贵,转念一想,为什么不自己做呢?”怀揣着对苗族服饰难以割舍的喜爱,陶秀兰开始了苗服的制作之路,这一做就是30多年。
因为从小有耳濡目染的基础,在和亲戚、老人们请教后,陶秀兰买了机器和布料,开始了苗族服饰的制作。通过一针一线地学习,陶秀兰对苗族文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她介绍说,历史上的苗族人曾几经迁徙,他们选择用刺绣和蜡染的方式把这些内容记录在服饰上,所以她制作服饰时也会用一些苗族特有的图案,以承载传承苗族文化。
起初做好衣服后,每逢赶集日,陶秀兰就会和丈夫侯绍兴一起拿到周边的集市去卖,一开始,生意还算不错,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夫妇外出打工了。打工期间,陶秀兰也是一边打工一边制作苗族衣服,她注册了快手账号,开始通过直播的方式销售苗服。因为她的衣服制作精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一单接一单,陶秀兰慢慢积攒了好口碑,订单越来越多,夫妇俩决定放弃打工,回家专心制作服装。
2016年,陶秀兰夫妇回到小塘子村,买了2台机器开始了新工作。妻子的事业做起来后,丈夫侯绍兴也当起了帮手,共同完成从购买布料到设计成衣的整个过程。“现在手上订单还有20多单,她一开直播就会有订单,广东、青海等外省还有文山其他县的都会来购买,农活不忙时我就和她一起制作。”腼腆的侯绍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陶秀兰也开心地说:“我做的衣服900多元一套,单件裙子300元左右一件,最快的时候一天可以做2套,一年做100多套,收入可以达到10万元左右。”
如今,夫妻二人齐心制衣,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建起了三层楼房。说起下步打算,陶秀兰夫妇心里有更大的抱负,他们希望通过扩大制作规模,积累更多的发展资金,能够吸纳村里村民一起从事苗族服饰制作,带动村民们在家门口就业,共同实现增收致富。
(朱智)
(编辑:李娟 排版:陆军 责编:郭韦 终审:资云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