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顶部1 丘北顶部2 丘北顶部3 丘北顶部4

张琼英:在一起,用爱唤醒丈夫的知觉

发布时间:2017-09-21 09:58:52   来源:文山新闻网丘北县  

听说张琼英的事迹,我第一个想到的是"不离不弃",可是采访后我才发觉,在张琼英的语言词典里根本不存在这个词,在这个朴实的苗族妇女嘴里只有三个字:"在一起。"

当我们来到八道哨乡笼桥村民委马鞍山村,走进张琼英家的时候,只有她丈夫王树文和侄女李小娟在家。王树文表情有些呆滞,看着家里突然来了四五个陌生人,而且都在谈论他和张琼英,王树文突然哭起来,哭声不大,却让人感到悲伤和心寒。从这个不能说话的苗族汉子的眼泪中,我感觉得到,他一方面因为自己拖累了家人而内疚不已,另一方面对妻子张琼英心疼不已,妻子对自己不离不弃、精心照顾,吃尽了苦头。

而当张琼英回来紧挨着丈夫王树文坐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有些清瘦的苗族妇女豁达乐观,谈论起她走过的那些艰苦岁月,就像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场的气氛一下就轻松起来。后来我才想,张琼英必须坚强,必须乐观,因为丈夫没受伤之前,他是整个家的顶梁柱,当丈夫倒下后,她已经没有退路,只有硬顶上。丈夫还在康复期,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丈夫的康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她一定要积极向上,让他看到希望,得到力量,他才有康复的信心。另外还有王树文妹妹、弟弟家的三个孩子和她一起生活,需要她的照顾和引导,她必须坚强快乐,才能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和无畏精神。

张琼英没有读过一天书,用汉语表达十分吃力,但通过她碎片式的叙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被梳理出来,张琼英的坚强、善良和大爱无言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飞来横祸,把张琼英逼到绝路上

 

2014年10月的一天晚上,王树文到本村一户人家参加完丧事往回走的时候,被一辆从后面驶来的摩托撞倒,头部严重受伤。王树文被送到县医院抢救,治疗一个多月后,没有好转,又转到开远59医院做第二次手术,直到2015年5月,王树文仍然不能说话,手脚不会动。医院看他家庭非常困难,再住下去也不会有多大的好转,就建议出院回家休养。

当张琼英把王树文拉回家里,看着昔日的顶梁柱现在只能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她不知以后的日子要怎么过。儿子面临高考,如果考起还急需一笔钱,而家里为王树文治病已经欠下了7万元的账。更严重的是,以后的所有生产劳动都要靠她一个人不说,还要照顾王树文。张琼英是那么无助,她偷偷跑到门前的李子树下大哭了一场。命运已经把她逼到了人生的墙脚,她别无选择,只有勇敢面对,她擦干眼泪后,毅然挺直了腰,迎接未来的风风雨雨。

1972年5月出生的张琼英,1991年从本乡的大布红村嫁到马鞍山来,1992年生下女儿王进琼,1996年生下儿子王进保。儿女健康成长,夫妻俩辛勤劳作,相亲相爱,虽然不是很富裕,却也过得平静幸福,其乐融融。

但王树文的意外受伤,让张琼英的整个世界都倾塌了。

 

不离不弃,张琼英用爱唤醒丈夫的知觉

 

其实,张琼英的身体也不怎么好,2013年因胆结石做手术后,体质一直都很弱,淋了雨就容易伤风感冒。王树文出事后,女儿已远嫁树皮乡的小龙树村,儿子正在县城读高三,家里就只有她一个劳动力,种地、放牛、养猪、煮饭,都要靠她一双手。

刚从医院回来的时候,王树文只能躺在床上,吃饭要人喂,大、小便失禁。张琼英从地里回来,一进门就闻到一股臭味,她立即帮丈夫换了衣服,擦洗干净,再换了床单被套,洗完脏衣服、脏被褥才开始做饭。饭做好,她先喂丈夫吃,等王树文艰难而缓慢地吃好,张琼英的饭菜常常已经凉了。王树文的手脚冰凉,她晚上就帮他捂、帮他捏。为了帮丈夫打发寂寞枯燥的时光,更要紧的是让他恢复说话能力,她成晚上跟他说话,说白天干活的趣事,说村里发生的新鲜事,说以前一家人的美好时光……

王树文手脚冰凉,加上长期卧床,肌肉容易僵硬,血液循环又不好,很容易引发皮肤溃烂等其它并发症,张琼英非常担心。听说有一种草药对王树文这种病情有治疗作用,一字不识的张琼英也不管有没有效,跑到天星乡的堂上村去找来那种草药,每天熬水帮王树文洗子。在她的坚持不懈的护理下,王树文的手脚渐渐暖和起来,并试着说话,已经可以说一些简单的句子,只是吐字还不明。

2015年,儿子王进保考取了昆明学院机械制造本科,一年要交4500元的学费,800元住宿费。本来就负债累累的张琼英面对这5300元的缺口已经是一个大难题,她急出汗来也想不出什么办法。后来在儿子的老师及乡村领导的帮助下,去县教育局办理了助学贷款,王进保才得以顺利步入大学的殿堂。王进保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他在学校节衣缩食,一个月只用1000块钱,每到该给儿子打钱的时候,张琼英还是走投无路,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东借西找,勉强地凑出1000块钱来。

张琼英从来没有放弃对王树文的救治,她不厌其烦地找草药来煎水帮他清洗身上,天长日久地和他说话,渐渐地,王树文可以坐起来,手也可以活动,自己能吃饭了。张琼英欣喜若狂,要知道,对于单手独人长期服侍病人的人来说,病人的每一个小小的起步,对他们都是莫大的安慰。丈夫能够自己吃饭,张琼英也终于可以吃上一口热饭了。

张琼英不断的鼓励丈夫自己多活动手脚,经常把"你会好起来的"这句话挂在嘴边,在她的努力下,王树文的脚也使得上力了,到了2016年底,王树文终于可以站起来了,在别人的搀扶下可以短距离的走几步了。解便时也可以坐在特制的凳子上解了,张琼英不用每天换洗被褥了,但还是得帮他端屎抬尿。

以前,张琼英每天在地里劳作都很担心独自躺在家里的丈夫,常常干 两小时的活就要开着摩托回来看一次。自从王树文可以扶着走动后,张琼英每天去地里,都要先在三轮摩托车上垫上被褥,然后把王树文扶到车上,拉着他去地边,形影不离的跟他在一起。这样一来,既可省去她的担心,又能让王树文离开阴暗的屋子,出来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季节的变换更替和世界的生机盎然。张琼英虽然不能识文断字,但她心里很清楚,让丈夫多"走出来"对于他的康复一定有帮助。

 

对侄儿侄女,张琼英视如己出

 

两年前,王树文妹妹家的女儿李小娟,因父母离异,母亲改嫁他乡而被送到舅舅王树文家来寄读。那是张琼英最困难的时候,丈夫瘫痪要人抬屎抬尿,儿子进入大学加重经济负担,但张琼英没有拒绝,她毅然承担起抚养侄女的责任。张琼英不仅要照顾好侄女的衣食,还要给她一些零花钱,更重要的是要代替她父母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当我去采访时,李小娟一再说:"舅母对我很好。"在张琼英的精心教育下,李小娟的成绩很好,即将进入初中学习。

今年春节后,王树文的四弟王树明离婚后又外出打工,只有把女儿王丽芬(12岁),儿子王鹏飞(9岁)又寄养到张琼英家。张琼英二话没说,又承担起抚养的责任。三个侄儿侄女跟张琼英关系都很好,不知情的人还以为都是她的亲生的呢!

张琼英是千千万万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普通人的代表,在丈夫头部严重受伤昏迷不醒的时候,连做手术的医生都为王树文能不能下得了手术台捏着一把冷汗,她却不断地对着丈夫说:"你要挺住,我们要在一起,永远在一起!"就是这一句"在一起"让王树文一直没有放弃生的希望,并创造了医学上的奇迹,不断的恢复生理功能。就是这一声朴实的"在一起",让三个侄儿侄女在张琼英的照顾下健康成长。

不知王树文的身体能恢复到什么程度,不知张琼英以后的人生道路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但有了一句"在一起"就让丈夫感到了无尽的温暖;有了张琼英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宽阔的胸怀,再大的难题也打不倒她。为了尽早还清欠债,今年,张琼英种了10亩烤烟,还种着10多亩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看着瘦弱的张琼英,我不知她是怎么做完那么多活计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