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仙人洞村党支部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为契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通过探索建立“党史+党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全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党史红”和“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成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先锋,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立足为民办实事的出发点,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传播文明新风中充分发挥核心凝聚力,打造旅游文化名片,引领全村走出了一条和谐文明跨越发展新路子,绘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仙人洞村隶属于丘北县双龙营镇普者黑村委会,位于双龙营镇西边,辖国土面积4.02平方千米。距离镇政府14.2公里,距离县城12.8公里。全村共196户980人,设立普者黑村委会仙人洞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0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内一个彝族撒尼人聚居的传统村落。 兴党建、强基础,绘就红心向党新画卷 仙人洞村党支部坚持抓党建打基础,以红色活动为载体,激发党建活力,增强政治引领力、组织凝聚力,进一步筑牢党在农村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 红色活动与红火景区交相辉映。精心组织拍摄制作了快闪作品《永远跟党走》,作品中以仙人湖景点为背景的镜头尤为打动人,在仙人湖上,各族群众乘坐柳叶小舟,深情歌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红色歌曲,倾诉边疆各族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也激励了广大少数民族党员干部群众赓续红色基因,不断从革命精神的源头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动力,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绿水青山,建设好美丽家园。 红色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为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村“两委”成员带头主动学,发挥表率作用,积极带领党员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邀请专家、学者进村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专题宣讲,激发了仙人洞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干劲。近年来,全村年经济总收入已达到4400余万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万余元,实现了“口袋村”到“首富村”的蝶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学做结合”与品质服务互为促进。近年来,村党支部带头抓发展,带头办实事,在群众中树立威信,成为群众看齐的标杆。全村党员组成卫生督查、旅游咨询志愿服务队,党员在景区中主动亮明身份,督查村内卫生,组织党员清理整顿村内小广告,亮化、美化了村庄环境,并为游客提供咨询、讲解等服务,党员服务成为仙人洞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兴生态、保环境,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牢牢把握生态宜居这个关键,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村党支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生态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将村内供水、排污、生活垃圾和电缆处理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电线、网线入地管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昔日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一步一景、一路风景。在净化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村内人居环境、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功能区水源头治理等,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庄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在美化上下功夫。村党支部结合“绿美文山先锋行”活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植树绿化、清理环湖和村内荷塘卫生等活动,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村民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有效保护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山林,保存了仙人洞村的青山绿水。 兴产业、促增收,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整合力量和资源,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着力推进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村党支部十分重视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传承和保护,积极开展民族民俗文化的“抢救”活动,安排文艺队骨干对原有的宗教文化和毕摩文化进行收编整理,编演了《古老的仙人》《洗麻歌》《三胡舞》《火塘情》等50多个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歌舞,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游客。在挖掘保护撒尼民族文化过程中,不少村民抱着观望的态度,村党支部积极动员党员和村组干部先试先行,按照建设方案逐一改造,以实际行动和可观回报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创新方式发展旅游产业,不断提升仙人洞村的旅游服务能力。全村每年有集体经济收入近70万元,村党支部和村小组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用好这笔钱,40%用于村里的环境卫生养护、路灯等基础设施改造及党员群众培训工作,剩余60%以分红的形式发给全体村民。通过为村民办好事、实事,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得到明显提升,干部群众齐心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展奔向好日子。 兴文化、树新风,绘就和谐有序新画卷 仙人洞村党支部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切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醇正民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组建文艺演出队,推出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推动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革除陈规陋习,召集“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身边榜样组建宣讲团,向村民讲述身边故事,树立崇尚文明、积极健康的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新风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倡导邻里互助、和睦友善的新风尚,不断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文明水平。 厚植生态本色,擦亮环境“颜值”,守好绿水青山“底色”,仙人洞村正不断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石”,在村党支部强有力的带领下,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促进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村风文明民风淳朴、人民幸福安居乐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李娇娇 张芸) (编辑:唐雪娇 排版:张振飞 审核:梁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