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0——
“有位群众的甲亢药完了,药瓶图片已发到群里,麻烦帮他买一下。”
20:30——
“今天有个别群众的情绪不太稳定,我已耐心向他们解释相关的政策,并安抚好他们的情绪。”
00:12——
“报告,今天锦屏镇所有管控区人员上门核酸采样工作已完成。”
嘀……嘀……
见到丘北县锦屏镇彩云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俊秋时,她的眼睛因熬夜显得有些肿,嗓子也是沙哑的,聊天过程中,手机一直在响,她点开以后笑着说,都是工作人员在相关微信群里汇报工作。
“11.09”疫情发生后,丘北县根据流调溯源反馈情况,迅速划分管控区,其中锦屏镇城区划分了10个点。按照县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要求,为做好管控工作,保障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锦屏镇全体社区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志愿者、网格单位人员等第一时间就位,24小时轮流值班,变身为群众的“守门员”“服务员”和“守护者”,守护他们的昼与夜。
网格单位工作人员变身“守门员”
“从现在开始,我和同事要在这里值守6个小时。”刚完成换岗的王文通是丘北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一名职工,他告诉记者,西正街“老家小吃”这个管控点在他们单位的网格区范围内,每天,他和同事就像“守门员”一样,24小时轮流值守,主要是对过路行人进行劝导,让他们不要穿越警戒线,尽量绕离这小片区域。
“我们这里一开始还是有点难管的。”大营盘街道这个点属于丘北县幼儿园的网格区范围,在这里值守的两名教师告诉记者,因有将近300米的街道禁止通行,涉及的户数较多,街道内又有多家批发部,这里的管理相对要困难一些。他们说,刚开始的时候,好多群众不习惯,总是想从这里穿过,有些群众以为还可以进去批货,经过值守人员耐心劝说、解释后,现在已经没有人来这里了。他们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监督管控区里的群众,不让他们随意走动、相互串门。
社区工作人员变身“服务员”
“面对自己熟悉的人他们才有安全感,也更容易信任些。”杨俊秋介绍,开展创文、创卫时,每个街道都建了小组微信群,小组长、副组长、每户群众代表都在群里,每个社区都建了街道群,社区工作人员、街道负责人都在群里。此次疫情被划为管控区的地方,便是依托这些微信群进行服务,群众有需求时,可以通过小组群联系小组长、副组长,再由他们通过街道群联系社区工作人员。
“前几天有位群众的甲亢药吃完了,联系我们帮助购买,有位群众的蔬菜吃完了,他的亲戚买了交给我们送进去。”杨俊秋说,目前,多数群众家中储备的物资还能满足日常所需,再往后,可能会有更多的群众需要采买配送,社区所有工作人员已做好准备,随时为管控区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与物资保障相比,实行管控的前几天,群众可能更需要心理上的安慰和疏导。“我们利用小组长、副小组与群众熟悉、了解的优势,让他们时刻关注管控区群众思想动态,耐心细致做好政策解释和情绪安抚。”杨俊秋说,小组长、副组长都是街道居民,和附近的群众都很熟悉,让他们做思想工作,群众更容易接受,也更有效果。
医护人员变身“守护者”
“昨天中午12点开始上门,一直到晚上12点半才全部采样结束。”锦屏镇卫生院副院长杨玲介绍,为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管控区居民实行一天一次上门核酸采样检测,城区10个管控区域的核酸采样工作由锦屏镇卫生院和各社区服务中心负责。
杨玲说,由于还要负责城区其他居民的核酸采样,所有医护人员都是24小时待命,哪里需要去哪里,无法做到定点定员,所以遇到换人时,会存在地理位置不熟悉、住户电话打不通等情况,为上门采样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是每天我们都是要再三清点、核对人数的,不管多晚,都要确保全部人员完成采样才能收兵。”杨玲说,顺利的情况下,完成10个点的核酸采样至少需要8个小时,但多数时候是需要反复筛查好几遍的。
“再苦再累我们都不怕,只希望疫情能赶快过去,大家都平安健康,尽早恢复正常生活。”杨玲边清点整理防疫物资边说。
(文山日报社记者: 龚莉 文山广播电视台记者:张麟)
(编辑:吕静 排版:尹颖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