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村位于丘北县普者黑景区内,是一个旅游产业为主的自然村。全村共196户980人,是彝族撒尼人聚居的村寨。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工作,形成了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乡风民风文明的平安和谐局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村寨”等荣誉称号。
建强一个党支部。着力抓好村内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从本村创业青年、大学毕业生等青年中选拔吸纳,增加组织里年轻党员的数量,壮大党员队伍。现有党员30名,专科及以上学历党员2名。通过请专家老师到村内讲课、党员会议集中学习、观看云岭夜校、使用学习强国APP等方式开展党员培训,着力提升党员能力素质。2022年以来,共组织党员集中学习12次,培育党员网格员2名。发挥村党支部把班子成员“火车头”“领头雁”作用,带领和发动党员投身网格化服务管理、疫情防控、治安巡逻、乡风文明建设、法治宣传教育等治理工作。共组织党员投身各类宣传教育、服务管理100余人次。
织细一张服务网。推动“党建网”与“治理网”双网合一。逐户走访采集,绘制了一张集房屋、户籍人口、流动人口为一体的精细化网格图。在村级党建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6个微网格,从党员干部中选拔优秀党员2人作为微网格员,负责联系网格区中党员群众,收集网格区大事小情,传达政策要闻。在村内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站,把网格内基础信息采集、社会综合治理、群众便民服务职能进行统一归并、专人管理,实现一个管理站统揽。建立网格服务站与景区派出所、景区管委会、普者黑村委会等工作力量的联系对接机制,充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力量。
组建一个调解组。组建以党支部、村小组干部为主,党员干部、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等乡贤寨老为辅助力量的村级矛盾纠纷调解小组。日常工作中注重摸排家庭纠纷、土地纠纷、邻里纠纷,矛盾纠纷调解小组及时上门劝解。对村一级难以解决,需要有关部门帮助的矛盾纠纷,及时报镇综治中心协调业务部门上门调解。通过镇政府及时牵头农服中心、自然资源所等部门,村调解组参与成功化解了仙人洞村与红薯山村的地界纠纷。
掀起一股文明风。制定“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引导村民参与村内事务的协商决策,制定村民行为奖惩机制,破除农村落后封建陋习。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农家书屋、云上乡愁书院等阵地,以“讲、评、帮、乐、庆”为实践方式,大力开展“党课开讲啦”“自强、诚信、感恩”“文明礼仪”等文明实践活动,对先进典型榜样进行评比、学习、宣传。坚持婚事新办,引导群众摒弃滥发请柬、讲排场、大摆宴席、高额礼金等陋习。落实殡葬改革政策,严格执行火化、入公墓安葬政策,依法治理违规土葬、制售违规丧葬用品等行为。近年来,仙人洞村大操大办的陋习得到明显改善,违规土葬行为得到有效治理。
建设一个法治村。在村内设立法治宣传栏,结合党政方针、时事政治、社会治安形势、舆论热点,在宣传栏内上粘贴相应的法治宣传材料。建立以党员、村干部为骨干的共12人的普法宣传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在党员群众会上讲解典型案例、在村级微信群转发法治新闻、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法治视频课等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法律知识。近年来,开展普法宣传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次。
管好一批特殊人。以村集体为基础、以网格为关键、以管理为核心,对村内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实行“每月见面”制度,及时掌握重点人群近况。村内有精神障碍患者6人,相对严重的1人已管控送治。时常到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重病家庭、贫困对象等弱势群体家中走访,拉拉家常,倾听群众声音,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做到生活有保障、心理有安抚、发展有希望。
打造一个新亮点。按照“政府鼓励、群众自愿、愿办尽办”原则,推动“平安乡村”云视频监控平台建设,结合公安机关重点区域监控,做到村内视频监控全覆盖,基本消除治安死角。景区派出所选拔精干警员组建一支警务小分队,长期驻守村内开展“常态化”巡查和治安隐患排查。村内组建了一支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停车场保安、退伍转业军人为成员共20人的平安志愿者服务队,配合公安部门做好宣传防范、走访巡逻等工作,为中外游客尽情享受仙人洞村山水田园风光提供了坚实的治安保障。
(州委政法委)
(编辑:刘梅 排版:向传帅 二审:资云波 终审:周味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