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北县林草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奋力推动全县林草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进国土绿化,理顺管理职能,以普者黑湿地保护与修复为抓手,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森林抚育、石漠化综合治理、退化林修复、陡坡地治理、三沿造林绿化等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林草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土绿化有序推进,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有效遏制区域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投入资金6228万元,完成天保工程营造林任务48.13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535万亩、封山育林13.6万亩、天保工程森林抚育30万亩。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治理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投入资金4.1462亿元,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6.67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25.87万亩、退耕还草0.8万亩。
开展岩溶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生态环境从恶性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变,区域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得到体现。投入7834.4万元,完成石漠化治理36.7484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8.1954万亩、封山育林28.553万亩。
十年来,全县稳步推进林草重点生态建设,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从33.38%提高到42.42%,岩溶石漠化有效治理岩溶面积达385平方公里,石漠化有效治理达217.78平方公里,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加大,生物多样性明显好转
全县自然保护地面积为16596.02公顷,其中:普者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积为16158.48公顷、舍得国家石漠公园面积437.54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3.29%。截至2022年,丘北县已建成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普者黑湿地保护面积达2181.4公顷,初步形成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其他形式互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湿地公园先后投入各类保护建设资金约1.42亿元(不含租地费用),通过湿地恢复、退塘还湖等措施,普者黑湿地得到有效恢复和修复,完成湿地管护、监测、科普设施建设,科研监测、宣教工作得到明显提升。
保护古树名木守护绿色国宝。全县在开展古树名木资源全面普查落实养护责任的基础上,强化执法监管,重点挂牌保护、健全信息系统、加强科普宣传教育、采取抢救复壮等措施,提高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截至目前,累计查明古树名木25科37属71种共3230株,其中:单株古树10科18属17种共229株(一级75株,二级65株,三级89株)、古树群15科19属54种106个群共3001株,挂牌保护率达100%。
实施野生动物救助。累计救助野生动物1479起,其中:2020年疫情期间,林草局配合丘北县森林公安局收缴野生动物活体65起、2021年累计救护救助野生动物共511起、2022年累计收容救护野生动物903起。
全县通过加大自然保护地建设,鸟类从原先的142种增至208种,新增66种鸟类,增长了46%。湿地植物从先前的465种增至823种,增长了76.99%。鱼类从原来的18种增至89种,增长了394.44%,爬行动物也有显著增加。黑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较大改善,湿地水质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周边其他区域,动物生境日益改善,生物多样性明显好转。
森林保护能力强化提升,林草生态安全得到维护
压实管控责任。加强各乡(镇)、各部门在森林防火高发期野外火源管控的责任。结合“清明节”特殊时期和防火的严峻性,实行分区负责,分兵把口。实行各责任区明确一个联系部门,做到一乡(镇)一森林警长一检察官。一网格一林长一技术服务员一护林员一村小组长(专管员)一挂包单位,全力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保护管理。
巡护人员大力宣传防灭火政策,清明节期间,严禁一切火源入山、上坟烧香、烧纸燃烛、鸣放鞭炮、烧灰积肥、烧荒烧地、露天焚烧秸秆垃圾等一切野外用火行为。
丘北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和各乡成立打击野外违法用火队伍,严密排查,切实做到见火就查、违法就罚,特别是对野外违法用火者,从严从快惩处并公开曝光,做到查处一案、震慑一方、教育一片。
开展全民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摒弃焚香祭祀等陋习,倡导文明祭祀,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纪念等方式,做到文明祭祀、绿色祭祀、低碳祭祀。各级林长、各挂包部门及护林员双重巡林宣传,全县森林火灾受害率、受害面积逐年下降并控制在0.9‰以内,未出现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治,全县320.355万亩森林得到保护。采取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有害生物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有害生物种苗产地检疫率100%。
林草支撑保障能力加强,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强化苗木保障,提高苗木支撑水平。2022年,全县县树黄连木存量5600株,下种培育黄连木20万株。为州级打造盘龙河县树示范点建设,提供县树黄连木大树5株;为全县绿美公路、绿美乡村、人居环境等建设,提供三角梅苗木10万株。
2022—2024年,计划新增苗圃面积78565平方米,计划新增苗木300万株(乡土树种260万株),其中:2023年度计划新增苗圃面积20001平方米,计划新增乡土苗木150万株。
2023年,全县预计苗木保有量991万株,其中:有造林留床苗木224万株、绿化留床苗木236万株、再生产造林苗木381万株、新增苗圃出苗150株,全县育苗品种主要以杉木、湿地松、墨西哥柏、花椒、油桐等乡土树种为主并形成一定规模,城乡绿化苗木保障率达100%,现有苗木保有量完全满足全县城乡绿美建设苗木需求。
加大林业案件查处力度。林业执法人员在执法中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以事实为依据,发现违法案件及时处理,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违规、违法案件1708起,查处率100%,其中:擅自改变林地用途367起,查处丘北县木材检查站无证运输木材251起,其他1090起。
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十年来,生态建设逐步受到重视。依托普者黑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林业科技示范园、冲头林场等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县级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弘扬生态文化。
林草宣传和生态文化传播力度加大,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图书、网络等媒体,借助科普画廊、宣传栏、宣传标语、标志牌等宣传手段,利用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在城乡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培育生态文明观念,为推进森林丘北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开展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普及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生态文明素质,规范生态文明道德行为,使全民树立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把云南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打造喀斯特绿洲的战略部署,以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和稳定为主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勇于创新,建设全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喀斯特绿洲。
统筹林草布局,深化制度改革,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夯实林草发展基础,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和修复,抓好“一面三边”造林,强化森林管理,着力推进林草产业发展,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提高全县生态保障能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生态支撑。
(丘北县林业和草原局 肖正波 杨慧琴)
(编辑:董飞 排版:李法楠 责编:谢思思 终审:刘瑞)
请输入验证码